一座城市和一个盛会的传奇
从一个区域性交流会,到影响全国乃至国际的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1998年至今,驻马店市已连续15年成功承办全国“农洽会”。15年来,880万驻马店人民挥洒着辛勤汗水,收获着累累果实,谱写了一座城市和一个盛会的传奇。目前,全国“农洽会”已经成为驻马店市加快发展的平台、对外开放的平台、扩大影响的平台、展示形象的平台,在促进驻马店与国内外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交流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驻马店依托“农洽会”这个“国”字号平台,从一个中原落后的城市蝶变成“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20个中国城市之一”、“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十佳案例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有经济专家评价,全国“农洽会”已成为引进东部沿海先进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的高效载体,它将使天中变得更为开放,是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造氧机”。驻马店已成为全国东西合作的典范。全国“农洽会”已发展成为与“兰交会”、“乌洽会”齐名的大型投资贸易合作的发展平台,已真正成为驻马店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品牌,是实现平安崛起的强大动力。
全国农洽会何以能年年落户驻马店
现在,一提起全国“农洽会”,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驻马店,都会说,那是个发展潜力和后劲很足的投资兴业宝地。“农洽会”让驻马店人充满成就感。作为我市唯一“国”字号盛会,“农洽会”已成为驻马店的城市品牌和名片。农业视角、全球背景、合作主题、科技对话、绿色发展,这就是全国“农洽会”留给与会者的印象。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驻马店条件得天独厚,意义非同寻常。驻马店地处中原腹地,农业历史辉煌,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和“芝麻王国”美称,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第九产粮大市。全市常年粮食产量130多亿斤,全国25斤小麦中,就有驻马店贡献出的1斤;油料产量是全国的1/35;全国消费的每100斤肉禽蛋中,就分别有1斤来自驻马店。平舆、正阳、泌阳县分别是全国芝麻、花生、香菇生产第一大县,上蔡、正阳、西平县是全国粮食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县是全国油料百强县,西平、正阳县是全国肉类百强县。就全省来说,驻马店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8,其中小麦占全省的1/7;油料产量居全省之首;畜禽产量位居全省前列,猪、牛、禽、羊产量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三、四位;全省71个优质粮产业基地县,驻马店占7个;全省40个畜牧强县,驻马店占5个;全省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驻马店占6个。根据驻马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到2020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亿斤,总产量在158亿斤以上。 如何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使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和发挥?驻马店人一直在探索这一发展大主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市领导发现,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其经济发展空间受资源和土地约束越来越严重,而这正是驻马店这类传统农区的优势。 1995年,中央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驻马店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出全市经济发展以乡镇企业为突破口、乡镇企业发展以东西合作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自1996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驻马店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998年,驻马店人首次承办全国首届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登上了东西合作的大舞台。 由于首次盛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方面显示出巨大魅力,引起全国各地对东西合作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部委主办的以东引西进、中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大型投资促进活动,此后每年秋季都在驻马店如期举办,为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投资方向、先进技术、市场动态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与“兰(兰州)交会”、“乌(乌鲁木齐)洽会”等一起享誉国内外的同时,“农洽会”也成为农业部在省辖市级保留的唯一常态性“国”字号盛会。 有学者分析,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大市年年高标准承办国家级会议压力大,但这种高端定位,能快速加大城市开放力度,提升发展速度,更为可贵的是,从所举办的展会中找准了自身的位置。
15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市外资金450多亿元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迫切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全国“农洽会”这个平台,加强交流合作是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选择,是促进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扩充驻马店市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的宏伟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市成功走出了一条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道路。连续15年办会,全国“农洽会”已经成为驻马店市加快发展的平台、对外开放的平台、扩大影响的平台、展示形象的平台。市委书记刘国庆说:“‘农洽会’是我市连续15年承办的一个‘国字号’展会,是我们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的干部不仅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而且引进了项目、展示了形象、促进了发展。”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用好展会平台是驻马店更好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驻马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需要,是推进农业转型、招商引资的需要,是加强驻马店与外省、市交流合作的需要,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我市连续15年承办全国“农洽会”完美完成三级跳,已成为展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到驻马店抢占先机、投资兴业。很多客商扎堆在这里投资。驻马店本土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要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迅速崛起。据统计,承办全国“农洽会”以来,全市共签约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及其他项目7000多个,已累计引进市外资金450多亿元,这其中不乏国内乃至海外的明星企业,如香港华润、日本住友、英国爱农、中国昊华、山东鲁洲、中集集团、维维集团等。特别是天方集团与日本住友、蓝天集团与平煤集团、华骏车辆与中集集团、骏马化工与中国昊华等实现了战略性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了我市的优势产业。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市借助这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大步迈出封闭的黄淮平原。同时,与省外的50多个市县、400个乡镇结为长期合作伙伴,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实践证明,驻马店的发展机遇,不仅属于驻马店人民,也属于及时发现机遇、率先到驻马店投资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在历年全国“农洽会”上“牵手”驻马店的投资者,在天中大地上成就了蓬勃的事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第一次东西合作会就参会的华英连锁公司经理曹文明说:“从刚开始把参会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被动完成到如今争取最理想的展位,这种变化缘于东西合作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企业从中获得的机会越来越多。”
培育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国定说:“‘农洽会’是‘国’字号盛会,更是驻马店发展的舞台,为驻马店走好‘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突破口,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投入、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用电、绿色通道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重点扶持市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培育壮大集群规模。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8家,市重点龙头企业29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5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带动农户99.1万户,户均增收1453元。全市已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面粉及面制品、油脂、畜禽、皮革制品、花卉(木)、调味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盛会产生的效应
全国“农洽会”走过的15年,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15年。自1998年以来,连续15年成功承办全国“农洽会”,对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全方位的。 会场从马路边到会展中心;参会企业从500家到4500家;亿元以上项目从几十个到几百个;签约资金从几亿元到几百亿元;“农洽会”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飞跃。目前,全国“农洽会”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市广结四海宾朋,招商引资上项目,引进了大批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项目建设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办会,我市不断加大城市建管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容市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通过办会,我市全面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广大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办会,我市强力推进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增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了全市上下敢于“亮剑”的精神,提升了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通过办会,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营造了亲商、敬商、爱商的浓厚氛围,树立了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良好形象。
不断创新使全国农洽会活力四射
15年来,我市始终把“更高、更新、更实”贯穿于办会的全过程。从第一次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到后来的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农副产品加工展示展销会;从2006年全国鞋类及皮革制品展览会,到2007年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再到现在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每年都有新主题、新特色、新重点。办会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2009年,为理顺关系,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展会筹备组织工作交由市农业局牵头具体负责。市农业局负责同志对会议主题、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及完善,逐步形成专业会展的特色以及相对稳定的活动模式、运作体系。 2010年,盛会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标志着会议由之前的综合展会发展为专业展会,主题更加明晰和准确。之前的展会,参会企业多是工商企业,参展产品多而杂,农产品加工业形象展示很少,基本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展会。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会议内容逐步向展示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就、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贸易转变。正式更名为全国“农洽会”后,更加突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凸显了展会的专业性。 2011年,筹委会委托北方工业大学肖红教授,按照“农洽会”的主题和内容设计制作了会徽、会旗,使全国“农洽会”第一次有了永久性的标志。同时,为有力宣传全国“农洽会”和驻马店,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还首次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洽会”新闻发布会,并制作广告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的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一个多月。 同时,在创新模式、市场运作方面,不断提升“农洽会”市场化程度,在招商邀商工作中,充分发挥中介、商会和知名人士的作用,邀请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物流、超市和采购商代表参会,扩大邀商规模。招展、布展工作初步实现市场化,由中介组织牵线搭桥,招引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企业参会参展。在产品贸易方面,企业自愿选择、自愿报名、自愿交费,自主贸易推销产品,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市场化运作。 2012年,“农洽会”除了原有的五个板块以外,新增了主食加工业启动仪式、农产品采购和贸易项目洽谈签约、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及东盟农产品中国市场推介会等,这些活动突出了“农洽会”主题和宗旨,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加快农产品流通贸易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全国“农洽会”已更名为中国“农洽会”,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盛会。相信这一盛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农洽会15年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