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宿鸭湖——一颗镶嵌在广袤富饶豫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始建于1958年,是以淮河上游二级支流汝河中部一片低洼易涝地为基础修建的,是我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由于水面宽广,野鸭常年栖息于此,故名宿鸭湖。
宿鸭湖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特征,属大陆季风性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历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962㎜,水库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4498㎞2,总库容16.56亿m3;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32亿m3;湖面南北长35㏎,东西宽15㏎,总面积167㏎2,常年正常水面130㏎2,具有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宿鸭湖位于驻马店市东20公里的汝南县境内,它湖面宽广,水质优良,野生动植物众多,环境优美,水利设施气势宏伟,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相得益彰,加之湖中优美的神话传说,都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水库管理局积极开发水利旅游,先后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宿鸭湖水库旅游开发进行规划和论证,特别是河大环境与规划学院的专家,多次来库区进行考查、论证,于2005年1月编制出了《宿鸭湖旅游总体规划》,依据规划水库管理局对宿鸭湖水库进行了初步的旅游开发,年接待游客已近两万人。
二、库区旅游资源情况
1、湖泊水面广阔,堤坝雄伟壮观:宿鸭湖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常年水面面积达130平方公里,为亚洲第一大人工平原湖泊。湖面烟波浩渺,天水一色,畅游其中,宛如置身大海,心旷神怡,陡增豪迈气概。绵延35公里的全国最长的人工水库大坝,气势宏大,巍峨壮观,如一条绿色巨龙横卧,极具美学观赏和康体休闲价值。
2、湖泊湿地景观诱人,芦苇荡里曲径通幽:2001年宿鸭湖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最大的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仅在西北岸附近,滩涂地面积就高达14.5万亩,为众多的鸟类繁衍、迁徒提供了理想场所;常年有数万只鸟在这里驻足或安家,如野鸭、白鹭、红雁、灰雁、天鹅等,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野生动物园;湖西滩地宜苇面积1.5万亩,现已种植9000亩芦苇,而刘大桥附近的南小湖芦苇荡已成有近万亩,远望象威严的士兵筑起一道刀枪林立的长城,近看则芦苇纤细苗条,迎风摇拽摆动,婆娑多姿,如少女翩翩起舞;荡舟穿行其间,其曲径通幽,妙趣横生,成为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绝好去处.
3、湖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淡水鱼57种,底栖生物62种。由于水库水面大,深度适中,水质肥沃,所以湖内鱼类生长迅速,味道鲜美。湖中鲤鱼因产量高,肉味美,食用价值高;1979年该湖被省政府定为商品鱼特供基地;而且“宿鸭湖生态中华绒螯蟹”2004年10月荣获“河南省名优土特产品金奖”。花鲢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芦花”牌商标,库区内虾类、蚌类、螺类资源量全国罕见,是人们休闲渡假时品尝鲜美水产品的理想场所。
4、荷花鱼塘田园风光,度假休闲令人神往:刘大桥附近的万亩鱼塘,千亩荷花,景色优美,到此垂钓、赏花,体验渔家生活,将别有一番情趣。
5、十里堤坝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湖区刘大桥—桂庄坝段,坝体宏大,气势巍峨;坝内“54”平台(54.00m高程)绿柳成荫,董永遇仙纪念亭即在些处矗立,每年春季湖边柳絮飞舞,湖畔百花争艳,春游踏青者络绎不绝,仲夏时节,游泳和垂钓者应接不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6、湖心岛屿星罗棋布,游人留连忘返:在湖区的13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古迹,有“董公岛”、“情人岛”、“仙女桥”、“王莽店”、“李秀桥”、“汝阳废城”等,它们有的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有的印证着历史事实,有的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置身其中使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三、湖区周边自然人文景观
1、距湖区东8公里处的汝南城有亚洲第一寺——南海禅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悟颖塔(建于北宋),天中山,金哀宗陵(卒于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李塑雪夜入蔡州(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的鹅鸭池,汝南城南30公里处的马乡,是梁祝故里(西晋);北部上蔡有“千古一相”秦相李斯故里及陵墓。
2、紧邻湖区西北部遂平具有“中原盆景”、“北方石林”之美誉的嵖岈山(1987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续集的拍摄地。
3、离湖区不远的确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区——薄山湖风景区;有被誉为“中原小延安”——革命圣地竹沟及1956年周恩来题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1995年江泽民同志题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
4、附近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峒山湖风景区,以及金顶山景区等自然景观。
四、宿鸭湖风景区开发的可行性
宿鸭湖是豫南地区唯一的人工大型平原水库,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库区环境优美,不仅有雄伟壮观的水利工程设施,风光旖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众多优美动听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众多的旅游资源,其稀缺性和独特性在本区是绝无仅有,是库区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库区旅游开发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联系紧密,具有形成区域性产业化发展的势头,进行库区的深层开发,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经济迅猛增长,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被列入驻马店市政府中心工作之一(四城联创之一),适时开发库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符合政策发展方向。
宿鸭湖水库距驻马店市区20公里,东距汝南县城8公里,省级公路驻—新公路跨湖而过,将驻马店市西线薄山湖、峒山湖、嵖岈山及东线南海禅寺、天中山、悟颖塔、梁祝故里等自然人文景观连为一体,进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正符合郊游的时尚消费需求,湖区东部大量闲置的土地,西岸浅滩湿地,大片的芦苇荡为库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行旅游开发是使该地区土地升值,当地居民致富的理想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工作高度紧张的市民需要有调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场所,既要离开平日熟悉的环境、喧闹的城市,又不能太远的郊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库区环境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正适合这种消费需求,这为库区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水库管理局高瞻远瞩,近年来多次邀请有关学者、专家,特别是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有关专家,对库区旅游开发进行科学论证,加之驻马店市西线、东线的旅游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范围的全面开发,必将对库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开放带动作用,形成规模效应,成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五、库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库区资源优势,进行旅游开发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不进行开发,资源闲置是最大的浪费,库区旅游开发是驻马店市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重要部分。旅游开发越早越好,全面开发一举多得,势在必行。开发后不仅可以为驻马店市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可以带动库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历史遗留下来的库区移民问题,为管理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周边环境,更能够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转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投身市场经济建设,增加水库经济收入,提高水库的综合管理水平。
六、库区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
充分开发利用宿鸭湖水库及周围水土、自然资源,培植库区旅游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借助旅游这一窗口宣传水利,宣传宿鸭湖,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逐步使水库转向“水库经济保障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旅游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宿鸭湖水库库区建设成集休闲、娱乐、观光三位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七、总体规划
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库区水面辽阔,湿地面积广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库鱼类的丰富,以及湖边农家生活的野趣等进行开发建设,逐步使宿鸭湖水库建设成集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功能齐全,在驻马店市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风景游览区,融入“天之中”生态文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并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避同求异,客源互流,产品互补,形成整体优势,共同打造驻马店市的“休闲度假基地”。
八、景区分布
1、大坝休闲服务区:
景点1、桂庄度假村:在桂庄老管理局院内有100多亩的土地可建成现代风格的度假宾馆,规划设计100—150个床位,主要接待团体客队。建设停车场3000平方米,布置康体休闲中心、蓝球训练场、网球训练场、羽毛球场、室内外游泳池、健身中心、鱼类虾类观赏池。
景点2、七门闸度假疗养区:在七门闸和五闸之间的地带有60多亩适合筹建一个高档的度假疗养区,以公寓型宾馆的形式建设,设置室外游泳池、垂钓台、鱼类观赏池、水上泛舟区、健身器械等设施。规划设计100个床位。
景点3、刘大桥景区:刘大桥以北50余亩的土地可开发利用。在标志门东侧设计一大型停车场,规划设计5000平方米,在标志门东侧停车场以北,规划建两排两层的营业房,作为旅游商品的供应市场,规划设计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在刘大桥大门里边,靠近宿鸭湖水面临大坝修建一处30×100平方米的生态广场。
景点4、荷花淀景区:刘大桥西北边是万亩渔塘及千亩荷花淀,荷花淀景区西连湿地公园,北望美湖风光,东接万亩芦苇荡,是人们休闲、度假、垂钓、娱乐理想之地,在这里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景点5、八公里垂柳画廊:从刘大桥到桂庄一段,沿水库大坝将“五四”平台修整路面,绿化两边,增设建筑小品,将这八公里建设成游客休闲观光的垂柳画廊,成为驻马店市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水上娱乐区:在桂庄渠首闸北侧湖面一带,面积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以下几个设施:
①水上运动场:在桂庄水文站南侧建设水上运动场,安排水上系列运动,如摩托艇滑水、风帆滑水、水上滑翔伞、水上自行车、空中热气球观光等水上运动。
②观景亭:水文观测塔处于宿鸭湖大坝的中部,视野开阔,附近的景色优美,可在其两侧建两个观景亭,从高处可观望宿鸭湖面貌,黄昏可在此观落日,欣赏宿鸭湖的晚霞、浩瀚的湖水,体现“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
③湖边垂钓带:沿水库大坝,以桂庄船坞为中心,建设湖边垂钓平台,供游人体验钓鱼的乐趣。
3、湿地观光区:在湖中沿汝河故道开避出一条水道,使游船可方便进入。在湖西滩地及湖边浅水区,西隔堤以内大致高程52.00米到53.50米之间区域和桂庄以北大面积恢复种植芦苇,形成浩荡的芦苇荡,吸引更多的鸟类到此栖息;在湖区北部的核心湿地外围,修建一些木质的观鸟台,配备足够的观鸟设备,为喜欢观鸟的游客提供游乐项目。
4、芦苇荡荡舟区:将刘大桥附近的芦苇荡,稍加修整,再扩大种植面积,在芦苇荡中开辟出一条条水道,布置成迷宫,让游人从刘大桥架舟而来,穿行其中,其乐无穷。
5、七仙女文化旅游区:在湖心情人岛建设七仙女文化旅游区,使其成为一个独立、功能齐全的水上旅游点。情人岛由两个小岛组成,适当扩充面积后环岛修建一圈水上平台,两岛以水上栈桥或索桥相连,在平台上适当点缀精雅而奇秀的塔、亭、廊、榭,形成蓝天、白云、碧水浑然一体,与塔、亭、廊、榭相交辉映的美景;在平台上完善服务设施,使食、游、购、娱集于一体。并在两个岛上各建一个主体雕塑,一个是董永、一个是七仙女,要有一定高度,白天从大坝上能看到雕像,晚上灯火辉映,形成宿鸭湖的美丽夜景。
九、环境保护
宿鸭湖水库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所以一切开发必须服从环境保护。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规,落实环保责任制,统一管理,保证不污染水库水环境,并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资源。库区东西岸各景区垃圾直接外运,污水严禁向水库直排。库区周边摊点及人员聚集区,垃圾定点收集及时外运,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湖心情人岛开发后,对生活垃圾采取包装外运措施,严禁向水库倾倒,生活污水必须进行沉淀净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非一对矛盾,而是一致的。总之,加强景区的环保、环卫管理工作,进行全天不间断保洁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教育旅游地的群众,自觉维护旅游环境,给游人创造一个空明水净,鸟语花香的旅游环境。
十、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宿鸭湖水库风景区,按照河大环境与规划学院的设计,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宿鸭湖风景区日适宜环境容量为4420人次,日超饱和环境容量为22100人次,年旅游环境容量161万人次。按照规划设计“头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库区整体开发,涉及项目详细规划设计,其投资预计为5180万元[五年投入=五年内建设投资(2480万元)+旅游开发成本(540×5)万元]。将采取申请政府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引进外资、自筹、出租土地使用权等多种渠道。
十一、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旅游收入主要包括:餐饮、停车、住宿、娱乐等,年接待游客量5.5万人次,逗留天数平均1.5天,日平均消费150元,每年经营收入1237.5万元(5.5万×150×1.5);年平均营业税按5%计,得61.875万元,年均所得税为197.5万元,年均利税为296.5万元。正常情况下,五年经营总收入6187.5万元(1237.5×5),可实现年均利润总额598.5万元,年税后利润为401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这说明宿鸭湖旅游区建设具有较好的投资效果,资金动态获利能力强。
2、生态效益:通过对景区的不断绿化,大规模恢复芦苇面积,大量种植杨树、垂柳,可增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环境污染的功能,吸引大量珍稀鸟类在这里驻足或安家,使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保护和改善,并可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社会效益:宿鸭湖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促进附近农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广开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的发展能直接安置近百人就业,与旅游相关的部门能接收大量闲散劳动力就业;而且丰富了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