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了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副总理汪洋在我市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总结了去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明确提出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140亿斤以上,油料总产18亿斤,蔬菜产量达到45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9万吨、34万吨、8万吨,新增高标准粮田131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00家,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1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解决4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确保14.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的农村工作,将“主攻”以下六大任务。
任务一全年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
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我市作为人口大市和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市,无论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从支撑自身发展来讲,都必须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机遇,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持续推进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等项目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实施连片治理,重点抓好10个集中连片5~10万亩的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建设,确保全年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
强化科技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粮食稳定增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要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0个,力争小麦亩产达到60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700公斤。
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实施提升工程。要瞄准全省最高标准,在田间管理、农机作业、农田林网、农水工程等方面,树立标杆,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建管水平,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粮田示范区。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与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等重点水利项目,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任务二抓好“六大基地”建设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就地扩大农村就业面,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要重点围绕我市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5个,市级集群达到30个。
做大生产基地。紧紧围绕粮食、油料和畜产品等优势资源,着力抓好“六大基地”建设,即以粮食生产大县为主的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以正阳、泌阳、确山为主的生猪、肉牛生产基地,以正阳、平舆为主的花生、芝麻油料生产基地,以泌阳、西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汝南、确山、遂平、驿城区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以汝南、确山、泌阳等县为主的水产、花木、茶叶、烟叶、林产品等特色种养基地。
做强加工基地。在集中抓好以驿城区大程粮油、遂平一加一、上蔡久久为核心的面制品加工基地,以遂平众品、泌阳恒都、西平启明为核心的肉制品加工基地,以泌阳懿丰、正阳维维、驿城区顶志为核心的油脂加工基地的同时,按照《驻马店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要求,全力推进现已形成的21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通过3到5年的努力,打造驻马店面制品、肉制品、油脂等优势产业加工基地。
加快品牌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 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逐步把“夏南牛”打造成为全国第一肉牛品牌,把“一加一”、“悦生合”、“泌阳花菇”等品牌培育成国内知名品牌。同时,发展一批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任务三打造“百里画廊乡村旅游风情带”
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发展都市农业是农业自我提升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要重点在中心城区和确山、汝南、遂平3个组团县城周边,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打造一批集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和“菜篮子”工程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工程,今年重点要做好规划工作,并启动实施一批都市生态农业工程项目,确保尽快见到实效。
抓好“菜篮子”工程。在中心城区和确山、汝南、遂平3个组团县城周边,围绕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抓好蔬菜标准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
抓好乡村旅游业。加快推进“一带两片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百里画廊乡村旅游风情带”,抓好置地公园、金顶山、翡翠画廊等八大片区的改造提升,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
抓好休闲观光农业。整合市区周边山水生态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带动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农家乐快速发展,开发一批彰显驻马店特色的旅游农产品,认定一批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逐步形成休闲度假与养老、生态旅游、观光体验、近郊采摘、特色餐饮等现代休闲农业格局。
任务四培育百家市级“百强示范农民合作社”
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村生产关系的迫切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培育经营主体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两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示范带动,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各类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经营大户、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基层组织等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成立家庭农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行模式,探索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力争全年新增10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培育100家市级“百强示范农民合作社”。
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稳妥、有序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力争全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0万亩。
加强完善新型农业发展体系。重点培育10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示范乡镇。各县区要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示范乡镇打造成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样板”、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旗帜”。
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方式,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任务五确保14.5万人今年脱贫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开发工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目前仍有101万贫困人口,其中居住在山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约有25万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我市将确保全年完成14.5万人的脱贫任务。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扶贫开发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促进贫困乡村产业发展。
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行业部门、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扎实抓好专项扶贫,稳步推进行业扶贫,大力开展社会扶贫。
任务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全年完成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0所、农村初中10所。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全市就医一卡通。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和优抚对象待遇。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居住证一卡通,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充分放宽市、县、镇入户条件,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问题。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在建项目要规范运作,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不让农民利益受损。同时,要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一批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地、节水、节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推动新增补贴向粮食生产大县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保障县城金融机构存款用于农业农村贷款比例不低于70%。
切实维护农村稳定。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认真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