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全国最年长的青年志愿者;她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全国劳模;她曾被周总理亲自接见;她被称为全国年龄最大的上班族…… 98岁的“良心医生”胡佩兰,用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坚持白描了“仁医”二字。 近日,东方今报记者走访了胡佩兰的家人、生前的老同事、患者等,一起用笔触,去怀念和追忆这位老人。 【大家闺秀】汝南首个女大学生 1938年,胡佩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医学部,成为汝南县第一个女大学生 1916年,胡佩兰出生于驻马店汝南县城北关,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四儿子李如一回忆,当时汝南有三大家族,胡家、靳家和魏家,而胡佩兰正是三大家族之一的千金。 但“大家闺秀”胡佩兰并未踏着“三寸金莲”,过着金丝鸟一样的舒适生活,而是如当时中国很多新时代的青年一样,选择学新学,去外面见识大世面。 1938年,胡佩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医学部,成为汝南县第一个女大学生。自此,揭开了与医学相伴的一生。 【全国劳模】曾受周总理接见 1951年,胡佩兰作为首届全国铁路劳模,赶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1944年,胡佩兰毕业,先后在陕西富平,河南开封、内乡、许昌、潢川,湖北武汉等地行医。1949年6月在武汉参加革命工作,任武昌铁路医院妇产科主任。1955年调任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1986年退休。 “几十年里,母亲随叫随到,遇到大手术,一站就是几小时、十几小时。出门诊、出满勤、干满点,很少下午两点前吃饭,从不许自己的亲属在她看病时打扰她。”谈起母亲的职业精神,胡大一充满感慨。 胡佩兰的付出也受到了认可。 1951年,她作为首届全国铁路劳模,赶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邓颖超同志亲笔题词。 连年荣获河南省及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津贴。 【好学】60岁还自学日文 解放初期的医学资料,大都是外文著作,为钻研读懂,胡佩兰自学了俄文、英文 在胡佩兰的生活里,永远是家、医院、图书馆三点一线。 胡大一回忆,自打记事起,家里就很少能见到母亲的影子,她不是去医院就是去图书馆。孩子们如想见到母亲,需要凌晨5时起床,方可看到母亲正在学习俄文的身影。 原来,解放初期的医学资料,大都是外文著作,要钻研读懂,不学外文根本看不懂。胡佩兰自学了俄文、英文。在她60岁时,还跑到北京,上培训班学了3个月的日文。 胡大一讲,很多外文著作,母亲往往信手拈来。2011年她因消化问题住院治疗期间,还跟年轻医生们探讨国外最新的医学技术和药品,很多年轻医生惊叹,胡奶奶比他们掌握得更详细。 【奉献】旅游时仍为患者看病 胡佩兰甚至跟家里人“约法三章”,在她上班时间不能去看望,不能去打扰 在家人的记忆里,胡佩兰老人与家人一起看电影、休闲的时间少得可怜。 李如一说,在他七八岁时,拗不过儿子的渴望。胡佩兰终于抽出一天时间陪儿子去看电影,但电影刚开始,旁边字幕上就打出了“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胡佩兰,请速回医院,有急诊病人。”电影没看成,胡佩兰又赶回医院了。 2002年,家人带着胡佩兰到荥阳环翠峪旅游,当地有患者认出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老医生,排队请胡佩兰看病。好好一次旅行,胡佩兰足足看了10多个病人。 “不让她看,她会生气的,由着她吧。”胡大一说,母亲一直是这样的脾气。她甚至跟家里人“约法三章”,在她上班时间不能去看望、不能去打扰。 【敬业】下午2点后才下上午班 司机每天8点准时来接胡佩兰老人上班,但上午下班时间都是到下午2点多钟以后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疏松,行走很不方便,大多时候只能坐轮椅。4年前,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她工作的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意安排司机接送胡佩兰。 侯明贤就是接送胡佩兰的司机。他说,与胡佩兰老人约定每天8时准时来接老人上班,但上午下班时间都是到14时多以后。 侯明贤说,胡佩兰和他约定他到楼下就打家里的电话三声,听到三声电话,胡佩兰就赶紧下楼。侯明贤听胡家的保姆说,每到快接胡佩兰的时间,她就专心地守在电话机旁,什么也不干,只要听到电话机响,胡佩兰就像换了个人,精神抖擞地赶下楼。 “她上班很准时,但下班没点儿,什么时间看完病人什么时间走”。侯明贤说自己最佩服胡佩兰,她待人好,还有爱心,除平时惦记着自己,医术也很高,就连自己的侄媳妇、内弟孩子、嫂子的妹妹这3个不能生育的人,在其他大医院花费了很多钱也没效,通过胡佩兰治疗,都生育了孩子。“老人的离世,我们心里很难过。”侯明贤眼光泛着泪光。 【坚持】只要能看病就要去上班 上班对于胡佩兰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 令人欣慰的是,胡佩兰老人的精神被众人传承了下来。 胡大一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秉承了母亲的医德医风,时刻将病人放到第一位;胡佩兰的学生们,也时刻将她的教诲铭记心中,并坚持下去。她的学生唐利平在日记里写道,“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不要给病人过度地用药和治疗”。 今年96岁的李一泉,是胡佩兰生前的老同事、老朋友。他说,普通人的一生,只有性命;有贡献人的一生才有生命和性命,而胡佩兰的一生,还有一种神圣的使命。“上班”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 “多活一天,就多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胡佩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坚持的。 她用98岁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曾与白岩松对话朴实回答引笑声一片 在央视录制的颁奖典礼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现场采访了胡佩兰老人。交谈中,胡佩兰老人真挚地表达了“医生一定要有医德”、“医生不要想着挣钱,要为群众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执著信念。发自内心的朴素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颁奖现场掌声不断。遗憾的是,这位坐诊60余载,毕生奉行开药便宜有效、让穷人都看得起病的“医生奶奶”,再也无法感受人们对她的敬慕之情。2014年1月22日,98岁高龄的胡佩兰老人为她的患者耗尽了最后一丝心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现场采访】 白岩松:奶奶,你这么长寿还能工作,秘密是啥啊,奶奶? 胡佩兰:情感投入。 白岩松:你最怕啥? 胡佩兰:躺在床上不能动。 白岩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胡佩兰:我最高兴的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而来,高高兴兴地走,我最高兴。 白岩松:你最不喜欢什么事? 胡佩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人家要钱。(那样)心情不好,啥也不好。 白岩松:你有时候不仅不收钱还给人家钱? 胡佩兰:那不要紧,那没几个钱。我有那个本钱,我家没有啥负担。 白岩松:你准备一直为别人看病,还打算看多少年的病? 胡佩兰:我打算活一天看一天。多活一天,多看一天,多给国家一些报效。 白岩松:你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啊? 胡佩兰: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 白岩松:这一辈子开心吗? 胡佩兰:开心啊!大家都对我非常认可,我非常开心。我最开心的就是我能长寿。 白岩松:我们都祝您长寿,谢谢您。 胡佩兰:我也谢谢您,我能给你对上话不容易。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评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张会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责任编辑:admin) |